栏目导航
2020北京国际车展|局外人的视野
发表时间: 2024-09-02 18:35:48 来源:bob官方平台app下载
自从今年年初疫情爆发以来,我们好像越来越习惯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便利,尤其是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要获取什么新的信息,打开手机即刻就能获得。
按照正常状态,今年北京国际车展我是一定不会缺席的,一种原因是工作性质的使然,另一方面是个人爱好的作用。
不过,由于身体不适,今年北京国际车展与我“擦肩而过”,略微遗憾。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因为没能到达现场,倒也让我有了“线上”观摩北京国际车展的机会——一次全新的体验。
因为,不能到现场去看车,所以从各类的门户网站以及手机APP上查阅新车的信息就成为了我远程观展的主要窗口。
近几年里快速地发展的汽车类自媒体以及各类的媒体平台,让北京国际车展的新车信息传递几乎是呈现出了实时传递。
虽然我从来不会去看直播或者是抖音,但这一些信息传递的路线,因为有了大量的人在关注,所以这些新车信息也就随时随地的出现在了我的各种群聊里,而且还是视频化的呈现方式。说实话,这种方式要比在现场去看车还要来得高效。
于是这也让我想起了十几年前在学校的宿舍里上网看车展的样子,各个门户网站的新车发布信息相对于新车的亮相都是相对滞后的,而且传播的方式也只有图片一种。
彼时,各个门户网站拼流量的方式,就是撒出去大量的编辑,并且在后方留下一个数量可观的发布团队,从前方采集到信息后迅速发到后方发布。
据说,当时的后方编辑,都是要在办公的地方准备睡袋的。谁的信息第一时间能发布,那么谁就有最多的流量。
与之前那种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思路相比,现在,真的是一个美丽的新世界。于我来说,比起颠着腿在场馆里一个一个的去挤去看还真的是方便多了。
不过,高效是高效,但真正能够聊点“干货”的,有点内容的东西又是少之又少的。而且,在各个平台上,都会一下子冒出来很多各式各样的账号,有穿着暴露的小姐姐,也有社会范儿十足的小男生。一时半会还真不知道应该去看哪个。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又发现基本没什么思考,在感受了视频化的呈现方式之后,还是要到门户网站上去找找实拍图片,慢慢的看一看车到底是什么样的。
我想,这可能就是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弊端吧!当然,现在视频自媒体主播,的确太多了。之所以太多,主要和汽车自媒体门槛并不高有关系——哇塞、好漂亮、线条好美、大屏好有科技感、这个圆灯萌萌哒、好威猛的样子……我没有鄙视这种说车方式的意思,只是觉得这样去说一台车未免有些浅薄了。
当然,现在流量为王,小姐姐们的哇塞往往比理工男一本正经地聊干货曝光率高。
当然,各大汽车企业丰厚的广告投入和对于这种碎片化短视频的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种短视频和直播一片热闹的场面。
但实事求是地讲,这样的流量,对于真正想了解一辆车本身的我来说,好像没什么太大的用处。这也是本届北京国际车展上我一边享受这移动互联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的遗憾。“车评人”的流量为王的浅显,让“干货”渐行渐远。
不过,瑕不掩瑜,碎片化的阅读至少让我有了一个像目录一样的车型认知,可以让我快速的去找到我想要去了解的亮点。也就是那些我觉得还不错的新车和概念设计。下面就来聊几款我作为局外人看到的,印象比较深的新车。
今年北京国际车展上,作为少数几个能够最终坚持到量产车发布的新势力造车企业之一,华人运通正式发布了旗下的首款车型高合HiPhi X。
这辆量产车的发布,还真的是有些震撼产业的意义。倒不是说这辆车有多先进,而是当传统的汽车企业还在把未来的一些理解作为概念放在概念车上,哗众取宠的把这种未来概念的概念车作为展台一景呈现的时候,高合HiPhi X把这些东西拿来量产了。
在高合HiPhi X上,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出现在各大汽车企业的出行概念车上的单厢构型、方便而有仪式感的进出车内、多维度的智能交互、仪式感的乘坐体验、场景化的内部空间等等这些悬在天上的概念落地。本身概念不先进,但是厉害的地方在于拿来量产了。
我知道,这些先进的概念放在量产的高合HiPhi X上必然会带来一系列量产之后的“品质”问题,比如说什么车门密封性、系统BUG等等,甚至会被市场证明这种未来智能车的概念是在扯淡。但是,人家尝试了,就是向前迈了一大步,比那些玻璃钢模型看的更远。
从设计的角度来看,长城的这辆潮派概念车是我最中意的一个设计方案。虽然现在它依旧是个玻璃钢的模型,但是这种完全东欧化的国民三厢轿车理念的回归,也让我对于长城汽车的造型团队是由衷的羡慕。
要知道,在一个大,且成体系的造型团队里,要去打破整个设计潮流的常规,以反常规的形象去回溯一种消失了三十多年的复古设计,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不要以为设计师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设计汽车,相反的是,绝大部分的设计师只不过是实现各个层级领导想法的一支笔,让你做什么样就是怎样。
而长城的潮派概念车,这次真的是玩出圈了,大家都在研究怎么把三厢车做成大溜背的四门跑车,潮派概念车弄出个船型车身的东欧国民车设计,还真的是玩的很出圈。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长城汽车能够从始至终保持着市场的关注度和热度,和它内部轻松的这种设计氛围是分不开的。
这种轻松的氛围也自然带动了整个长城汽车在新产品投放的层面上不会蹑手蹑脚,你看,WEY坦克300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当其他的汽车企业还在研究怎么去把SUV的大屏弄得像奔驰一样的时候,坦克300直接就回归硬派了。你说,这种快速的产品应对能力和对于差异化市场的把握能力,是哪个汽车品牌能做到?。
其实,无论是媒体也好,还是车企也好,碎片化的信息和缺乏深度的理解,都是制约整个行业发展的主要短板。
流量主导的短视频和直播难以传递具体的产品信息,漂亮的小姐姐总是层出不穷,但是真正能够理解车辆本身的人却是少数。就像是能够把汽车市场的差异化搞明白的汽车企业只有那么几个,但是碎片化的堆积智能化概念的品牌却是大有人在。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